旅游是“活化”文化的好方式 - 时政新闻 - 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

热门关键词:  推广  旅游  线路  研学基地

旅游是“活化”文化的好方式

作者:王洋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18-04-27 14:15:5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原生性非常强,我们在文化挖掘整理过程中发现,文化和旅游有着很好的结合点。”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说,“在文化的传承保护过程中,不是把传统文化封闭起来就是保护了,‘活化’它、使用它,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才是最好的保护,旅游就是这种方式。”

  从发展乡村旅游开始

  贵州的乡村旅游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村寨因文化独特性吸引了不少欧美游客,而有计划地开启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则要追溯到2000年左右。

  彼时,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为贵州做了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相关专家发现贵州的乡村旅游是可做成品牌的,因此,全省启动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中对乡村旅游的类型、乡村旅游可嵌入地方文化的方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划分出景区型、大城市周边型、独立村寨型等几种类型。

  “贵州从发展乡村旅游开始,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径。”殷红梅说,特别是以村寨及村寨群落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乡村发展,保护、保障和维护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和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殷红梅介绍,贵州村寨的封闭性比较强,文化的原生性保持得比较好,像一个“活化石”。

  从个别村寨发展开始,贵州村寨的乡村旅游不断完善,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发展逐步走向深入。2017年,贵州乡村旅游共完成投资127.77亿元,接待游客3.46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572.79亿元,通过旅游发展带动25.4万贫困人口就业,超过3000个村寨做乡村旅游。

  业态引导合理分流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贵州逐渐摸索出几种不同的模式。其中,西江千户苗寨在全国的知名度非常高,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可谓是政府引导的典型。

  2008年,贵州举全省之力,在西江千户苗寨召开了全省旅发大会。也是那一年,政府引进公司入驻,实行统一化管理,把村寨居民居住的场所逐渐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得到了强化。“这里毕竟是文化遗产地,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而旅游的特点,是让原有的文化实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让它产生了更大的效益。”殷红梅说。

  与政府引导型截然相反的便是村民自治型,其代表就是位于雷山县的郞德上寨,虽然产业化没那么强,但文化保存得比较好。

  “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委会主任和书记的作用特别大。村寨集体发展旅游,大都实行工分制管理;调动全村老百姓全部参与、全方位参与,并根据工分大小来进行分配。”殷红梅举例,一个村寨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既有歌舞表演,又有喝迎门酒等项目,既有主要表演者,又有辅助表演者,他们的工分就是不一样的。“村委会会给他们发工分牌,按月登记,由此决定每人每月的收入。”殷红梅说,这种发展路径也许专业性不强,但恰恰凸显出原生态的一面,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

  殷红梅认为,新的村寨加入进来一定要看市场,另外也要看文化的存在。“我们要对业态加以引导。”殷红梅坦言,贵州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村寨发展要避免趋同,切忌挤占原有文化根基,要防止过度的商业化。

  “我们鼓励发展那些与自己文化一脉相承的东西,有些不吻合的,要在不影响文化的前提下,灵活在空间布局上合理地配置。”在殷红梅看来,发展乡村旅游要让生活空间与经营空间有效分隔,让原生态很好地呈现,这样就可以共荣了,而不是把所有寨子都进行改造。

  延伸旅游产业链

 “贵州的文化太丰富了,不是所有的村寨都要做成景区,专业村也是好路子。”殷红梅举例,比如,在西江有一个村子叫控拜村,专门生产银饰提供给景区,同样可以保留文化,带动扶贫。

  又如,丹寨县卡拉村,全村才100多户,成立了合作社,专门生产鸟笼。农民白天做农活,晚上就来做鸟笼,因为参与程度不一样,可以获得不同的收入。“这些鸟笼卖到市场上,高的可以卖到几千块钱,低的也可以卖到几十块。”殷红梅说。

  此外,还有专门的苗绣村。贵州省妇联与多部门联合推出“锦绣计划”,吸引农民回乡就业,拿起针线当“绣娘”,既可以通过“一针一线”脱贫致富,也可以丰富贵州旅游商品的品类。“以前的绣品都是老百姓生活化的东西,现在面向旅游市场做商品,既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很受游客欢迎。”殷红梅补充道,苗族的饮食也非常有特点,同样可以成为旅游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补充。

  “通过专业化的细分,村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旅游业,延伸整个产业链条,将千村万户带动起来,而不是千村万户都成为景区。”在殷红梅看来,如今,贵州已经不是初级扶贫阶段,而是提升品质阶段、全产业链进行参与阶段。


首页 | 时政新闻 | 联盟简介 | 研学动态 | 联盟单位 | 政策法规 | 研学基地 | 联盟公告 | 联盟TV | 活动现场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2017 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

地 址:中国●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湖区第23届省运会指挥中心E0627   秘书处:0537-2222409 15505375387(微信)

鲁ICP备11013863号-5

 

 
QQ在线咨询
联盟秘书处
217651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