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想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校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校外活动与课程教学不可分割。如何将校外活动纳入新课程标准的体系之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试着从课程思想统领、课程意识渗透、课程化表达以及课程结构呈现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对标新课程标准进行校外活动课程建构。
一是,用课程思想统领校外教育活动
要想让校外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必须明确其教育目标和意义,用课程思想统领。因为校外活动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课程思想的统领可以使其具有更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指向性,也有利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例如,在户外拓展训练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体魄,也可通过合作、协作等行为来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而在文艺创作中,学生可以在现实问题中找到艺术解决方案,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是,要强化校外活动的课程意识渗透
校外活动的课程意识渗透是指将课程思想贯穿于校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使之具有更加明确和可测量的目标和成果。这需要教育者在设计校外活动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实践,确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保校外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适应,最终实现校外活动与教学相衔接、互相借鉴。
例如,在举办趣味运动会时,可以将物理通过测量速度、时长、距离及其变化等效果来彰显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普及社会义工活动来传达公民责任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要落实校外活动的课程化表达
校外活动的课程化表达指的是在开展校外活动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应用相结合,使之呈现出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特征。通过课程化表达,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校外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转化。
例如,在学生参加安全知识体验活动时,可以将活动内容进行分时段提炼,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安全知识课程,如小学的火灾逃生、初中的心肺复苏等等。
四是,要重视校外活动的课程结构呈现
校外活动的课程结构呈现是指在校外活动实施过程中,将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构建和组织,从而使校外活动的整体结构呈现出更为系统、科学和有效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理解校外活动的内在逻辑,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孩子看音乐会的课程中,可以将整个活动划分为预习、现场观摩、体验深化、思考反思等阶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了解音乐、享受音乐。
总体来说,校外教育活动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建构需要遵循课程思想统领、课程意识渗透、课程化表达和课程结构呈现四个方面原则,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在校外活动课程建构,用课程思想来衡量校外活动的教育价值,必不可少;校外活动的课程意识渗透能够更加明确校外活动的目标,提高其针对性和专业性;在校外活动的开展中,应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课程化地呈现,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最后,校外活动的课程结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