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今年的五一和清明节,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在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上虽然增幅放缓,但都显示出疫情后旅游业持续复苏的势头。而为了提振旅游业,近期在欧盟、东南亚及北美,一些国家推出“旅行泡泡”、新冠“保险”等行业振兴策略,期待新冠疫情平稳后,重新将全球旅游业拉回正常轨道。
国内旅游业复苏一半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同比恢复50.9%;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同比恢复31.2%。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端午假期无论是在游客数量还是旅游总收入上,相比往年都有较大缩水。2019年端午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959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而和今年的五一小长假相比,端午假期的旅游热度也有所不及。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到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但携程综合平台预订及调研27日发布《2020端午旅游市场大数据报告》显示,尽管有北京疫情、全国多地降雨等客观情况,端午旅游市场的游客总量、国内旅游收入、出行人次环比5月同期也实现一定幅度增长。“结合1-6月的酒店、机票的情况简要分析,在1月20日疫情暴发后,2月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滑,但从3月开始,市场呈现逐渐复苏态势。”《报告》认为,一些细分市场,比如租车,早在5月初就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复盘今年端午假期的消费趋势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端午假期的消费更加兼顾疫情常态化下的防控要求。如旅游消费更多是通过预约的方式,而从出行方式来看,更多也是以周边游、一日游等就近旅游的方式为主,且大多是采取自驾游。
从新冠“保险”到“旅游泡泡”
即将迎来夏季旅游旺季的欧盟,也迫不及待准备开放旅游业。“欧盟进入跨境旅游倒计时!”德国《商报》27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计划从7月1日开放边界,允许新西兰等国家地区的公民重新进入欧盟,因其新冠病例新增水平达到欧盟安全标准。而美国、巴西等国公民都将被暂时拒绝入境。中国居民也将被允许进入欧盟,条件是中国确认将允许欧洲公民入境。
数据显示,欧盟国家超过27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旅游业有关的工作,占到欧盟劳动力的12%。欧洲开放旅游业的途径主要有三方面:
政府补贴。全球旅游业第一大国法国政府计划出资180亿欧元用于扶持旅游业。德国则对旅游企业给予补贴,每家企业可以获得数万欧元。而意大利则设立24亿欧元“度假奖金”,奖励年收入4万欧元以下家庭,每户可得到500欧元补贴。瑞士各州也相继推出各类“本土旅行”项目,游客可以打折进入景点。
新冠“保险”。意大利北部旅游胜地南蒂罗尔为吸引游客,决定为所有到当地度假的人提供免费新冠检测。欧洲多家航空公司以及在线旅游公司等也计划出售涵盖医疗费用不超过7000欧元的保险套餐,保费只要数十欧元,可支付患上新冠肺炎的住院费用。
“旅行泡泡”。目前,各国的国际航班入境都需要有14天的隔离期。而“旅行泡泡”就是在全球疫情封锁的大环境下,部分疫情可控且感染人数较低的国家地区之间互相开放出入境的绿色通道,减少检疫隔离的限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从5月15日起彼此重新开放边界,是欧洲首个“旅游泡泡”。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也计划尽快建立跨塔斯曼海峡“旅行泡泡”。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也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这一计划。
全球旅游业将重新洗牌?
尽管如此,许多从业者并不看好未来的旅游市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旅游业产值将暴跌70%。旅行房屋租赁平台爱彼迎联合创始人兼CEO切斯基认为,疫情消退后,前往著名旅游胜地的游客会减少,人们会选择到访不太知名的、更安全的目的地。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持相似看法。以中国为例,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疫情后,中国消费者在旅游偏好上肯定要发生转向。“除了疫情因素,最主要还是我们外部环境,尤其是中美关系发生很大变化”。此外,过去很多游客出境游的目的是“买买买”,但近几年人们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开始下降。张凌云表示,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未来中长线旅游乃至出国游在很大程度上将被国内旅游、周边游所替代。
中国预计何时能完全开放旅游业?张凌云表示,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如果国外没有控制住疫情,我们也太平不了。”但他表示,只要等生活恢复正常,旅游需求会进一步增加,“现在大家都憋得很,哪怕不去名山大川,就到周边郊野、乡村去看看都行”。
来源:环球网